当前位置: 首页 > 解决方案 > 大数据 > 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

所属类别:大数据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犹如企业发展的基石,为组织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1. 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完整、一致的数据是组织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例如,在企业的市场分析中,高质量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数据治理,可以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对表数据量的绝对值监控和波动率监控,以及主键唯一性监控等完整性规则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重复和缺失。

2. 加强数据安全:随着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事件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成为组织面临的重大挑战。数据治理能够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通过数据分类、加密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例如,筛斗数据团队在数据安全方面采取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包括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和定期的安全审计,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制度建设,从国家、地方、行业等多个层面完善数据安全制度框架,适应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3. 提高数据可信度:建立数据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是确保数据可信度的重要途径。透明的数据流程和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增强了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例如,制定数据标准化政策,选择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如 ISO-8601 表示 datetime,或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标准,有助于改善沟通,提高数据可信度。同时,通过数据质量监控,建立表级别的质量分数,对分数低的表进行改进,提高数据质量,进而提升数据可信度。
4. 提升组织效率:合理的数据管理和利用,能够显著提高组织的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和业务流程优化效率。通过明确数据治理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实施 PDCA 循环,将数据治理过程不断优化,提高治理效率。例如,优化数据流程,识别并消除瓶颈和冗余环节,能够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同时,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复用,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

5. 推动创新和业务发展:高质量、安全的数据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组织能够发现新的商机、预测市场趋势,推动业务发展。例如,数据要素在千行百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媒体行业通过数据治理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实现从内容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医疗领域通过对专病数据的治理和分类分级处理,为医药研发和模型训练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借助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力量,能够更好地识别合规风险、减少报告过程中的错误并自动化完成重复性任务,使员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1. 顶层设计法

顶层设计法是先做一个数据治理顶层设计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执行。做过咨询的人都知道,顶层设计、战略咨询都会根据战略目标拆解 KPI,然后设立对应的支撑项目,并根据优先级别进行排序,最后形成一个执行的路径。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先做啥,后做啥,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就按图索骥就行。这样的好处很明显,先有面,再有线,最后是各个点状的项目,一点点的落实,效果自然没的说。但是这种方案是非常奢侈的,因为这种方案见效慢,对组织的要求非常高。耐得住性子的组织很少,通常都要快速见效。基本上也只有一些政府单位和极少数的企业使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数据治理的成功。
2. 技术推动法
技术推动法是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数据治理方法。因为数据治理项目大多是在信息部门立项和实施的,所以技术部门针对数据问题,从技术层面进行解决。套路就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逻辑,立个项,做调研,各种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各种开发、集成、测试、部署,然后验收。效果一般,因为大多是问题导向,频繁 “打补丁” 式的建设。到最后往往就是各种爆炸,报表爆炸,指标爆炸,数据问题爆炸。然后开始上指标系统、数据质量系统,一个补丁贴一个补丁,到最后谁都不敢动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数据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技术层面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业务参与度不够。在企业,谁挣钱,谁的话语权就大。业务自然是利润中心,而技术一般都是成本中心。纯让技术去推动数据治理,就像是让儿子督促爸爸戒烟一样不靠谱。
3. 应用牵引法
应用牵引法是以数据应用为牵引,反向要求各链路的数据高质量供给,促进数据治理体系的建设。很多企业建数据体系都喜欢先弄一个大屏,因为没有 “用” 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大屏虽然用户比较单一,实用价值比较低,但毕竟还是有使用场景的,比单纯没有使用场景的纯技术开发建设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这种方式做数据治理,始终还是会陷入到片面、局部胜利的结果。有应用的地方,数据质量就能得到治理,没有应用的数据质量就没人管了。
4. 标准先行法
标准先行法是在应用系统建设初期就应该制定企业内部数据标准体系。讲真,标准现行法的真实案例我只遇到过极少数的几个,其中就有某部委。甲方在建业务系统的时候,把数据标准和业务系统绑定起来。所以他们在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数据标准都已经建立好了。所有表都是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建设的,所有字段中的键值都在最新发布的数据字典里,甚至为某个 “主数据” 单独建了一套管理系统。有了标准,就能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后面的执行、监测和控制就有了依据,数据质量才有保障。
5. 监管驱动法
监管驱动法是强监管,上级单位发政策,下级单位执行,做不好会有惩罚。银行、保险等强监管的行业就是跟着政策走的。不好好做数据治理,不按照 EAST、1104 的要求报送数据,罚单马上就来。在企业内部其实也可以执行这种强监管的模式,但这需要 “特权”。有种取巧的方法,就是贯标。比如现在国家在推的 DCMM 贯标。贯标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把 “贯标评级” 列到组织年度目标中,这样就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巨大的 “势能”,形成强监管的态势。
6. 质量管控法
质量管控法是制定数据质量管控规范,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绩效考核。质量控制法其实是没有办法,也算是数据管理早期的雏形。因为说起来,数据管理理论体系往前追溯,其实是来自于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CMMI(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不只是软件哦!),都属于通用管理体系。ISO9000 后发展出 ISO8000(数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TQM 延展出 TDQM(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而 CMMI 协会也在 2014 年推出了 DMM(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这是数据领域质量管理体系。中国则参考 CMMI 等一众数据管理体系,在 2018 年正式发布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
7. 利益驱动法
暂未提及,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数据治理带来的利益驱动方式。
8. 项目建设法

项目建设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治理项目推动整体数据治理工作。





1. 明确目标和范围

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数据治理目标。这可能包括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以便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敏感信息,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优化数据流程,提高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效率等。同时,企业还需确定治理的范围,涵盖数据源的确定,明确哪些系统、渠道或部门产生的数据需要纳入治理范围;明确涉及的业务部门,确保各部门的数据治理工作协调一致;确定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治理重点。
2. 建立团队
数据治理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应包括数据专家,他们具备深厚的数据管理、分析和处理知识,能够制定有效的数据治理策略和方法;业务代表,他们熟悉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能够确保数据治理工作与业务实际紧密结合;技术人员,负责数据治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和维护等。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数据专家负责制定数据标准和质量评估指标,业务代表负责收集业务需求和反馈数据治理效果,技术人员负责数据治理工具的实施和维护等。
3. 制定策略和流程
制定数据治理策略是数据治理的重要环节。这包括数据分类策略,根据数据的性质、用途和敏感程度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据;质量监控策略,建立数据质量指标体系,定期对数据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安全策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采取访问控制、加密等措施保护敏感数据。同时,建立清晰的治理流程,明确数据从产生到使用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主体,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等流程。
4. 分析数据质量
对现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以识别质量问题。通过数据质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如数据探查、统计分析等,识别数据中的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等问题。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不完整的数据可能影响业务流程的完整性,不一致的数据可能造成数据的混乱和误解。例如,可以使用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对数据进行量化评估,确定数据质量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5. 制定安全策略
数据安全是数据治理的关键。确保数据的机密性,通过访问控制、加密等技术手段,限制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可采用数据校验、备份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可用性,保证数据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可靠地被访问和使用,例如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
6. 建立分类和标准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准化是数据治理的基础工作。根据数据的业务属性和用途进行分类,便于管理和检索。例如,可以将数据分为客户数据、财务数据、产品数据等不同类别。同时,制定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数据字典等,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标准化的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错误率。
7. 建立所有权和责任制
明确数据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确定谁对数据的质量、安全和使用负责。建立权限和责任制度,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分配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合法和合规使用。例如,业务部门可能是某些业务数据的所有者,负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管理部门可能是数据的管理者,负责制定数据标准和安全策略等。
8. 使用工具和技术
借助数据治理工具和技术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数据治理工具包括数据质量监测工具、数据安全管理工具、数据仓库工具等,可以帮助企业自动检测和修复数据质量问题、保护数据安全、存储和管理数据等。技术方面,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数据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数据治理工具和技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进行定制化应用。
9. 监督和评估效果
定期监督和评估数据治理效果是持续改进的关键。通过设定数据治理指标,如数据质量提升率、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率等,对数据治理工作进行量化评估。根据指标和反馈,及时调整数据治理策略和流程,确保数据治理工作始终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例如,如果发现数据质量问题仍然频繁出现,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和培训力度。
10. 持续改进

数据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策略和流程。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据治理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持续关注数据治理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借鉴行业最佳实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应用。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质量自动检测和修复,提高数据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数据治理平台是什么
数据治理平台是一种提供一系列工具和流程,支持组织定义数据管理策略、确保数据质量、保护数据安全并符合法规要求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数据治理平台能够提供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可视化展示、数据任务智能调度、数据运行监控及报警等功能,旨在为大数据运行提供高效率和可靠的安全保障,为企业或其他经济部门的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技术支撑。
中国数据治理平台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企业对于数据治理平台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流程管理等功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数据治理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质量管控:
(1) 制定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要求,为数据管理提供基准。
(2) 实施数据质量监控:通过数据质量监控工具或系统,定期检测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数据质量问题。
(3) 数据清洗与校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无效、错误的数据,并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数据质量监控结果,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提升数据质量。
(5) 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对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提供数据质量管理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数据质量管理能力。
2. 数据安全保障:
(1) 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使用可靠的加密算法和安全证书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2)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和权限管理等措施,限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
(3) 防火墙与安全软件:配置网络防火墙,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安装和配置安全软件,如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IDS/IPS),以监控和阻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4)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5) 漏洞管理: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并减少被攻击的风险。实施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弱点并及时修复。
3. 数据流程管理:
(1) 定义数据:明确数据的定义和分类,如何收集、存储和处理。这对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至关重要。
(2) 管理变更:设立处理数据治理相关变更的流程。这可能包括新技术的引入、业务流程的变更或政策的更新。
(3) 解决问题:建立处理数据相关问题的流程,如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访问争议或违反数据治理政策的情况。
(4) 规定数据质量要求:定义数据质量的标准和指标,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确保所有数据都符合这些标准。
(5) 把治理原则融入技术中:确保数据治理的原则和实践被集成到技术解决方案中,如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
(6) 关注各方利益相关者:识别和管理与数据治理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如内部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
(7) 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确保数据治理的政策、变更和实践被所有相关方理解和支持。
(8) 测量和报告价值产出:定期评估和报告数据治理活动的效果,如提高数据质量、增加运营效率和降低合规风险。
总之,数据治理平台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数据有效管理、提升数据价值的重要工具。通过数据治理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数据管理中的各种挑战,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治理平台的核心功能
1. 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治理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即进行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具体来说,数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要求,为数据管理提供基准。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业务,通过统一的客户数据标准(如统一的姓名格式、地址格式、电话号码格式等),避免了不同地区数据格式不一致带来的数据质量问题。
(2) 实施数据质量监控:通过数据质量监控工具或系统,定期检测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数据质量问题。这包括对表数据量的绝对值监控和波动率的监控(比如表波动超 20%,就认为是异常),以及主键唯一性的监控等。
(3) 数据清洗与校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无效、错误的数据,并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常见的数据清洗规则包括识别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不一致,确保数据符合预定的格式和规则等。
(4)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数据质量监控结果,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提升数据质量。例如,对于分数低的数据表,表负责人要承担改进责任,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来提高数据质量。
(5) 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对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提供数据质量管理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数据质量管理能力。例如,将相关事件案例和法规政策定期进行贯宣,潜移默化提高员工的数据合规意识。
2. 数据安全与合规性
数据治理平台要保护数据不受未授权访问,同时确保数据使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使用可靠的加密算法和安全证书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等。
(2)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和权限管理等措施,限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ABAC)等。
(3) 防火墙与安全软件:配置网络防火墙,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安装和配置安全软件,如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IDS/IPS),以监控和阻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4)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例如,设置定期自动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5) 漏洞管理: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并减少被攻击的风险。实施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弱点并及时修复。
(6) 构建企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是指数据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管控的标准集合,包括制定数据安全策略、标准、控制及措施,管理用户名、密码和用户组成员,监控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行为,划分信息密级,进行数据安全审计等。
(7) 培养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将相关事件案例和法规政策定期进行贯宣,提高员工的数据合规意识,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并建立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员工对数据安全的管理技能。
3. 数据标准和分类
数据治理平台需要定义和实施数据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以支持有效的数据使用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数据标准的必要性:数据标准通过统一数据格式、数据类型、数据命名等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性,降低数据管理成本,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符合法规和合规要求。
(2) 数据标准的定义:数据标准可以被定义为关于数据内容、格式、结构及其管理和使用的规则和指南,用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操作性。参考一些国际标准组织和权威机构的定义,如 ISO/IEC 11179 和 DAMA(数据管理协会)定义。
(3) 数据标准的分类:参考国际标准组织(如 ISO)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数据标准分为数据内容标准、数据格式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安全和隐私标准及行业和领域特定标准七类。
1) 数据内容标准:对数据项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规范化的规则和指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包括对数据项的命名、定义、类型、格式、长度以及取值范围等方面的规定。
2) 数据格式标准:对数据存储、传输和展示的格式进行规范的规则和指南。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应用之间能够被一致地处理和理解,避免数据格式的不一致导致的数据错误和通信障碍。
3) 元数据标准:关注数据的数据(即元数据),为描述和管理数据提供框架,使数据易于理解、检索和利用。确保信息资源的描述是一致的,从而支持数据的组织、检索和维护。
4) 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数据质量维度、数据质量评价指标、数据质量分析、数据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5) 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格式和协议,确保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
6) 数据安全和隐私标准:保障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隐私,包括加密、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方面的标准。
7) 行业和领域特定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制定特定的数据标准,满足行业和领域的特殊需求。
4.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治理平台要管理数据从创建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归档:将不常用的数据归档到低成本存储介质中,节省存储空间。例如,可以将超过一定时间的数据归档到冷存储中,降低存储成本。
(2) 数据备份与恢复: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例如,可以设置定期自动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3) 数据删除:确保数据在不再需要时能够安全删除,避免数据泄露。例如,可以设置数据删除策略,确保超过保留期的数据被安全删除。
(4) 数据迁移: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平滑迁移。例如,可以设置数据迁移策略,确保数据在系统升级或迁移时能够平滑迁移,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5. 元数据管理
数据治理平台要收集和管理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以支持更好的数据理解和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1) 元数据范围确定:首先确定元数据来源范围,通常选择业务数据做元数据管理,非业务数据一般不纳入管理范围。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梳理出哪些业务系统、数据库、用户、表需要做元数据管理,也可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元数据抽取。
(2) 元数据接入:元数据一般从源系统接入,若公司已有数仓且实时性要求不高,为节约开发工作量,可从数仓接入已有的元数据,未接入的从源系统接入。但需注意数仓与源系统数据不一致的风险,现在大部分元数据抽取采用配置自动化的方式。
(3) 元数据标准制定:建立元数据管理规范,反推前端源数据进行整改,保证元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针对不同类型公司要求,对元数据进行权限管理,规范元数据权限分层、申请流程、发布流程和审核流程。
(4) 元数据维护:对已发布的元数据进行维护管理,如需调整、优化必须重新走发布流程,不准许直接修改。所有操作行为记录到元数据操作日志中,可创建目录将不同元数据挂在对应的目录下,按照业务流程、主题域、开发流程设计目录。
(5) 元数据查找、分析、报告:提供单独页面支持元数据的模糊或精准快速查找,通过输入关键信息查找对应的元数据。可产出元数据资产报告,了解元数据访问热度、数据价值、成本、分布等信息。进行血缘分析,帮助快速定位、分析数据,尤其是对新进入的开发或业务人员很有帮助。

(三)数据治理平台的作用
1. 决策和权限行使
数据治理平台在决策和权限行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为组织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对数据相关事务进行决策,并明确数据管理的权限范围。通过数据治理平台,组织可以制定数据策略、规范数据使用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平台还可以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2. 解决问题与监控合规
数据治理平台通过制作、收集和调整规则,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平台可以制定数据质量标准,通过数据清洗和校验等手段,去除重复、无效和错误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平台还可以监控数据的合规性,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政策要求。此外,数据治理平台还可以提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数据管理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 迭代建立治理过程

数据治理平台可以帮助组织从确定重点到制定价值陈述、路线图,逐步建立程序并扩展范围。首先,平台可以帮助组织确定数据治理的重点领域,例如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标准等。然后,组织可以根据重点领域制定价值陈述,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和意义。接着,平台可以协助组织制定数据治理的路线图,规划数据治理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在建立程序方面,数据治理平台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流程,帮助组织建立数据管理的规范和制度。最后,平台还可以随着组织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不断扩展数据治理的范围,提高数据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四)数据治理平台的应用场景
1.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对数据治理平台的需求极为迫切,主要体现在风险防控和合规性管理两个方面。
(1) 风险防控:数据治理平台能够加强内外部信息联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查找与分析不同数据变量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决策模型,从而提升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数据治理平台都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通过对表数据量的绝对值监控和波动率监控,以及主键唯一性的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数据异常,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依据。
(2) 合规性管理:随着金融法规的日益严格,合规性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关注点。数据治理平台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满足合规性要求,降低违规风险。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与安全软件等措施,保护敏感数据,同时建立企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培养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金融机构的数据使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能源行业
数据治理平台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互联互通和企业运营管理两个方面。
(1) 产业链互联互通:在能源行业,数据治理平台可以帮助建立政府和公司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能源产业发展预测预警服务,加强行业政策协调,指导能源产业和公司的健康发展。例如,光点科技数据治理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细分领域的相关指标、分布和结构信息,为能源产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服务和分析支持。
(2) 企业运营管理:以煤炭企业为例,数据治理平台可以整合煤炭企业海量数据,实现煤炭关键指标总结、煤炭预案响应窗口预警、煤炭企业指标展示、煤炭企业全景分析等功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山东某能源集团通过建设大数据资产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建模,形成集团高质量数据资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智慧城市
数据治理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用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1) 城市管理:智慧城市是数据应用场景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各类数据资源,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数据治理平台能够确保城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智慧城市的各个子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例如,十堰市通过建设 “十堰武当云” 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2) 公共服务:通过数据治理平台,智慧城市可以更加精准地提供公共服务,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数据治理平台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多源数据的采集、清洗与整合,利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为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对接提供支持,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
4. 检察领域
数据治理平台在检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慧检察方面。数据治理平台为智慧检察提供了全面、高效、安全的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它能够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检察机关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例如,检察院就大数据治理平台功能操作对各部门干警做专题辅导,提升了检察干警数字模型构建及大数据应用分析处理能力;检察院通过数据治理平台,构建政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纪检监察机关之间业务协同机制,为检察监督提供智能化识别、个性化研判、精准化预警。
5. 零售行业
数据治理平台在零售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推荐和供应链优化两个方面。
(1) 个性化推荐:在零售与电商领域,数据治理平台通过分析顾客的购物行为和偏好,可以帮助电商平台实现个性化推荐,提高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例如,华为联合伙伴举办 “引领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智慧零售新增长” 论坛,强调数据治理在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营销效率。
(2) 供应链优化:通过供应链数据的优化,可以减少库存和物流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数字基础设施驱动零售智慧增长,通过云网一体化、普惠 AI 全流程和盘古大模型的支撑,实现行业的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加速零售行业伙伴数智化升级。
6. 医疗行业
数据治理平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慧医疗方面。在医疗领域,数据治理平台被用于诊断疾病、预测患者健康状况和优化治疗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数据治理平台提高了医疗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为医疗行业的运营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手机号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